“革命根據地人權保障的實踐探索與歷史貢獻”學術研討會
征稿啟事
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建立的革命政權區(qū)域,在極其艱苦的戰(zhàn)爭環(huán)境下,中國共產黨創(chuàng)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人權保障實踐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權保障體系。這些實踐不僅保障了根據地人民的基本權利,而且為新中國人權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奠定了重要基礎。深入研究革命根據地人權保障的理論與實踐,對于堅持和發(fā)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道路具有重要意義。為此,西北政法大學擬舉辦“革命根據地人權保障的實踐探索與歷史貢獻學術研討會”,現(xiàn)面向全國征集會議論文,誠邀各位專家學者踴躍投稿。
一、會議主題
革命根據地人權保障的實踐探索與歷史貢獻
二、征文議題(包括但不限于)
1. 革命根據地人權保障的理論基礎與思想淵源
探討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在革命根據地的實踐運用,研究中國共產黨早期人權思想的形成脈絡和核心理念。分析革命根據地人權保障理念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進過程,以及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,形成符合中國實際的當代中國人權觀。
2. 革命根據地人權保障的制度建設與法治實踐
研究革命根據地各類憲法性文件和法律法規(guī)中的人權條款,分析土地立法、勞動立法、婚姻立法等方面的人權保障實踐。考察革命根據地司法制度建設及其在保護人民權利方面的創(chuàng)新舉措,探討人權法治化的歷史起點和發(fā)展軌跡。
3. 革命根據地人權保障的具體實踐與創(chuàng)新探索
研究革命根據地在政治權利保障方面的實踐,包括選舉制度、參政議政等;分析經濟社會權利保障,如土地改革、勞動保護、教育發(fā)展等。特別關注婦女權益保護的開創(chuàng)性實踐,以及在民族地區(qū)實行的民族平等政策,總結這些實踐的時代特征和創(chuàng)新意義。
4. 革命根據地人權保障的歷史貢獻與當代價值
分析革命根據地人權實踐對新中國人權事業(yè)的奠基作用,研究其核心理念和基本經驗如何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得到傳承和發(fā)展。探討革命根據地人權保障經驗對當代中國人權理論創(chuàng)新和實踐發(fā)展的啟示意義,以及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發(fā)展道路的重要價值。
5. 各革命根據地人權保障的比較研究
比較研究中央蘇區(qū)、陜甘寧邊區(qū)、晉察冀邊區(qū)等不同根據地的人權保障模式,分析其在制度設計、實施路徑、保障重點等方面的異同??偨Y不同根據地因地制宜開展人權保障的特色經驗,探討革命根據地人權實踐的普遍規(guī)律和地方特色。
三、論文要求
1. 論文應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理論價值,觀點明確、論證充分、資料翔實。
2. 論文須為原創(chuàng)性成果,未在其他學術會議或刊物上發(fā)表。
3. 論文字數控制在8000-12000字,需包含中英文標題、摘要(300字左右)、關鍵詞(3-5個)。
4. 注釋采用腳注形式,參考文獻置于文末,格式規(guī)范。
5. 論文格式:中文使用宋體,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,正文小四號字,1.5倍行距。
四、投稿方式
1. 投稿郵箱:請將論文以Word文檔形式發(fā)送至會議專用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2. 郵件標題:革命根據地人權會議投稿+作者姓名+單位
3. 投稿內容:論文全文、作者簡介(包括姓名、性別、職稱、研究方向、聯(lián)系方式等)
五、重要時間
· 論文截稿日期:2025年8月31日
· 會議召開時間:2025年9月中、下旬
· 會議地點:陜西省延安市
· 主辦方:延安大學延安精神研究中心
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
廣東工業(yè)大學人權法治研究中心
六、其他事項
1. 會議將邀請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進行主題報告和學術點評。
2. 會議優(yōu)秀論文將推薦至相關學術期刊發(fā)表。
3. 會議不收取會務費,參會人員交通及住宿費用自理。
會議具體安排將在之后的正式會議通知中詳細說明。
七、聯(lián)系方式
延安大學延安精神研究中心聯(lián)系人:張老師
聯(lián)系電話:18700137528
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聯(lián)系人:李老師
聯(lián)系電話:17632070367
電子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歡迎廣大專家學者、實務工作者積極投稿,共同推動革命根據地人權保障研究的深入發(fā)展!